电缆桥架内电缆敷设的规整性,直接影响散热效率与检修便利性,若电缆杂乱堆叠、交叉缠绕,易导致局部过热、故障排查困难,需通过规范检查与调整,确保电缆有序排布。
一、敷设规整性检查要点
检查频次与场景适配:普通车间每季度1次,数据中心、配电室等电缆密集区域每月1次。重点关注三方面:一是填充率,动力电缆敷设填充率需≤40%,控制电缆≤50%,若超过标准需评估是否需扩容电缆桥架;二是排布状态,查看电缆是否交叉、堆叠,同类电缆是否集中敷设,不同电压等级电缆是否分开排布(间距≥100mm);三是固定情况,电缆是否用扎带或线卡固定,固定点间距是否符合要求(水平敷设≤1.5m,垂直敷设≤2m),避免电缆晃动摩擦。
二、常见问题与规整方法
电缆交叉堆叠时,先断电后梳理分类,动力电缆靠外侧敷设,控制电缆靠内侧,用绝缘扎带(间距1-1.5m)分段固定,扎带松紧度以不挤压电缆外皮为宜;填充率超限时,可新增平行电缆桥架分流,或更换更大规格电缆桥架,禁止为节省成本强行挤压敷设;固定点缺失时,补充线卡固定,垂直敷设的电缆还需在底部加装防坠卡,防止电缆自重下拉移位。
三、特殊场景敷设要求
高温环境(如锅炉房)的电缆,需按“上层敷设耐热电缆、下层敷设普通电缆”排布,预留≥150mm散热空间;潮湿环境(如地下车库)的电缆,敷设时需抬高底部电缆,避免积水浸泡,并用防水扎带固定;防爆区域的电缆,需避免接头外露,规整后在电缆桥架内填充防爆密封胶,防止火花扩散。
四、检查与维护记录
每次检查记录电缆填充率、排布问题及调整措施,对反复出现杂乱的区域,分析是否因新增电缆未规范敷设,可制定“新增电缆敷设流程”,要求施工后及时规整,确保
电缆桥架内电缆长期保持有序状态。